要前往九龍壁前

看了導覽機的地圖發現有大婚展就在後三宮旁邊而已

當然順便去看看囉!

DSC_8341.jpg      

清帝大婚

清帝大婚是指清朝皇帝在位期間舉行的婚禮。在中國皇帝結婚稱之為「大婚」,清朝皇帝舉行大婚共有四次,分別在順治康熙同治光緒期間舉行

在清朝史上,只有順治帝(兩次)、康熙帝同治帝光緒帝是在幼年即位,並在宮中結婚和冊立皇后的。雍正帝乾隆帝嘉慶帝道光帝咸豐帝在即位前就已經結婚,即位後只需把原來的嫡福晉(正妻)冊立為后,正位坤寧宮,不用再補辦婚禮。溥儀在宣統三年(1911年)遜位時不到6歲,還未到大婚年齡。民國十年(1921年),溥儀舉行婚禮時仍在紫禁城舉辦,洞房依然是坤寧宮,但規模及花費相對較少[3][2]

  • 康熙四年九月初八(1665年10月22日),康熙帝舉行大婚典禮,冊立索尼的孫女,內大臣噶布喇的女兒赫舍里氏為后,是為孝誠仁皇后[5]

清帝的大婚,不但禮節繁瑣,且花費巨大。同治大婚花費1100萬兩白銀,光緒大婚花費550萬兩白銀。


DSC_8311.jpg  

皇帝大婚服裝

DSC_8319.jpg

皇后大婚服裝

DSC_8314.jpg    

大婚典禮前

皇后選定後,會有專門的使臣到未來皇后家行所謂的定婚納采禮。在迎接皇后進宮前,皇帝要派官員祭告天地、太廟,派使臣持節送迎親禮物到皇后家,行「大征禮」[1]

大婚典禮

另見:坤寧宮

大婚當天,皇帝換上禮服,然後到慈寧宮皇太后行禮,之後到太和殿舉行大朝典禮,派遣使臣持節到皇后的娘家行冊立皇后禮,迎皇后入宮。

順治帝和康熙帝大婚時,皇后的鳳輿()在儀仗隊伍和官員的簇擁下,經大清門進入午門、太和門中門,在太和殿台階前下轎,步行到坤寧宮與皇帝行合巹禮。同治和光緒兩個皇帝結婚時,鳳輿經太和殿的中左門、後左門、乾清門,直到乾清宮才下轎。皇后步行經交泰殿到坤寧宮。

皇后到達坤寧宮,進入東暖閣的大婚洞房。按預定時辰,皇帝和皇后面對面坐在南窗內的炕下進合巹宴,行合巹禮。

第二天,皇帝和皇后要到景山壽皇殿,拜祭清代列祖列宗畫像。

第三天,皇帝和皇后分別到慈寧宮拜見皇太后。之後皇帝會在太和殿舉行慶賀典禮,接受官員和外國使者的祝賀。當天皇帝在太和殿,皇后在慈寧宮分別舉行宴會,宴請皇后父母和宗室王公大臣,賞賜禮物。[1]

典禮過後

大婚典禮完成後,皇后會住到東六宮或者西六宮。皇帝會住在乾清宮(順治、康熙)或者養心殿(同治、光緒)。

DSC_8320.jpg 

要是皇帝登基之前已有了妻室,那麼登基後也不會舉行大婚。即使第一位皇后死去或被廢,再另立皇后,也不會再舉行大婚

DSC_8318.jpg  DSC_8316.jpg  

DSC_8312.jpg

清初順治康熙皇帝的大婚禮儀尚不成熟,資料也相當缺乏,至晚清時期 大婚禮儀已較為完備,其中光緒帝的大婚資料最為齊全。尤其是內務府員外郎慶寬等人所繪的《皇帝大婚圖》冊,用寫實的筆法再現了光緒皇帝大婚的外朝禮儀全景,工筆彩繪,極為精細,給後人留下了研究清朝皇家禮儀的珍貴資料。

 

  由於皇帝的特殊地位,用於普通百姓的婚前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在步驟和實施上發生了些許改變。清代皇帝的婚前禮,因皇后從記名秀女中指立,不再行“問名”與“納吉”之禮,又改“納徵”為“大徵”,以表明規模宏大。而貴為天子的皇帝,大婚不能“親迎”,只派遣使節迎娶,稱之為“奉迎”。大婚與民婚重要的區別是在“奉迎”前舉行“冊立”之禮以明確皇后的身份。因為有欽天監推定良辰吉日,所以也就沒有了“請期”這個步驟。

DSC_8317.jpg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6312.htm

DSC_8324.jpg 

DSC_8323.jpg DSC_8322.jp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5165cd0100guvn.html 這個blog拍的比較清楚

DSC_8327.jpg 

DSC_8325.jpg      

arrow
arrow

    諺諺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