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藝術橋

 

新橋Pont Neuf

是法國巴黎塞納河上最古老的橋,「新橋」這個名稱是為了從許多連結兩岸的橋梁中區別出來而取的。

新橋位於西堤島(位於塞納河的中心,也是巴黎歷史的核心)的西邊,連結巴黎的左岸(巴黎的南部)與右岸。新橋長278公尺912英尺),寬28公尺(大約92英呎),可以分成兩個部分,西堤島與左岸之間的部分有5個拱,與右岸連接的部分則有7個拱。

1550年,當時的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就希望在塞納河上建造一座新的橋樑,這是因為當時的聖母橋Pont Notre-Dame)負荷過大。但後來因為成本過高,所以這個計畫並未實現[2]

亨利三世1577年決定建造這座橋樑[2],並在1578年動工,並完成4支橋墩[2]。橋樑設計在1579年出現大改變,因為當時想要拓寬橋面,讓房屋可以建造在橋上。這個企圖也導致橋墩必須繼續延伸。這些橋墩後來花費9年才完成。在長期的耽誤下,工程在1588年再次展開,但又因為法國宗教戰爭爆發,所以工程又延遲到1599[2]。新橋直到1607年才完工,當時由亨利四世正式揭幕。

就像同時代大部分的橋樑一樣,新橋遵循羅馬的傳統慣例,被設計成由一系列短小拱橋所組成。新橋也是巴黎首座石造的橋樑,雖然房屋無法搭蓋在橋樑上方。在大型馬車通過時,行人可以暫時躲避在堡壘當中。新橋上不建造房屋是由亨利四世所決定的,因為這樣才不會阻礙羅浮宮(亨利四世任內進行大幅擴建[3])的景色。

在新橋剛建造完成時[2],通過它的交通狀況相當繁忙。在一段長的時期中,新橋是巴黎最寬的橋樑。新橋多次歷經修復及更新,包括重建橋拱,讓橋拱從半圓形變成橢圓形,並因此降低鐵路的高度(1848年至1855年之間)。1885年時,一支橋墩塌陷,並使得鄰近的兩個拱位置偏移[2]

1994年至2007年間,新橋進行一次大規模修復,以慶祝新橋完工400週年。

在新橋穿過西堤島的位置,擺放著三座亨利四世騎馬的雕像,這原先是由亨利四世的妻子瑪麗·德·美第奇1614年命令詹波隆那來設計的。在亨利四世去世後,詹波隆那與助手皮耶特羅·塔卡完成這座雕像,並由皮耶特羅·弗朗塔維拉在1618年豎立在此。雕像後來在1792年的法國大革命期間受到破壞,但在1818波旁王朝復闢後再度重建。重建的雕像的原料是從路易·夏爾·安托萬·德賽的雕像而來,並使用原本的模具來製作。新的設計師弗朗索瓦-弗雷德裡克·勒莫在雕像內部放置四個箱子,裡面包括亨利四世的歷史文獻、一捲核准雕像建造的17世紀羊皮紙、重建雕像的核准文件及曾經捐款的社會大眾名單。

 

聖母院塔樓 Tours de Notre-Dame

官網:www.monuments-nationaux.fr

開放時間: 10月到3月是10am-5:30pm 4月到9月是10am-6:30pm。六到八月星期六日夜間開放到 11pm 。每年元旦、五月一日、聖誕節休館。 休周日

區域:西堤島

聖母院門票:教堂免費,塔樓€8,老人、學生、18-25歲青年€3.518歲以下免費,每月第一個星期日免費。

聖母院拍照:可

餐廳:no

Museum Pass:有

語音導覽:no

聖母院交通: Hôtel de Ville Cité or Saint-Michel Châtelet Maubert-Mutualitéluny – La Sorbonne Hôtel de VilleChâtelet (14) ChâteletⓑⓒSaint-Michel - Notre-Dame、公車21.24.27.38.47.85.96.Balabus

介紹:教堂外圍及內部免費參觀,付費的是登上鐘樓的部分,可以體會「鐘樓怪人」所看到的巴黎風景。爬上鐘樓的陽台後,因為走道都不寬,所以拍照時不能呆太久,可能會影響後面的遊客。登高的人潮很多,經常都要排隊,尤其是免費入館日人更多,建議安排非假日去好好觀賞。

聖母院天主教堂(Notre Dame de Paris)位於西堤島上,於1163年開始施工,本來是要蓋為羅馬式的會堂,歷經一百七十年的長期施工與演變,以及許多代藝師、工匠們的前仆後繼,才在1330年完成這座哥德式建築.

聖母院塔高69公尺,其內部完全由繪圖家彩繪而成。十七世紀開始崩壞,受到雨果(Hugo)小說鐘樓怪人(Quasimodo)的故事以此為背景,以及浪漫主義的影響,在1814-1879由杜克修復完成。

重要參觀景點:

飛扶壁(教堂東側的巨型拱柱)

西門玫瑰窗(紅、藍色為主,描繪天使圍繞著聖母)

吐火獸廊台(簷前的排水口)

西門與西邊正面(壯觀的聖母門,及28座雕像)

位於巴黎西堤島上的大教堂,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堂,是很典型的哥德式建築。教堂高 127 公尺,全寬 40 公尺聖母院正門外的聖母院廣場上,有個標示碑,說明這裡是巴黎的原點(Point Zéro),也就是巴黎正中心點的意思。

登上北塔,可以看到怪獸石雕(脖子伸得長長的怪獸石雕 gargouille,從教堂外面就會看到,除了裝飾用,也是下雨時用來排水的)。然後往南塔移動,這裡有那個因「鐘樓怪人」而聲名大噪的、重達 13 噸的大鐘。你可以爬上 69 公尺高的鐘樓頂層,這裡也是「鐘樓怪人」故事裡加西莫多把副主教浮羅洛推下去的地方。

由南塔開始往下走,在西邊從北開始你會看到「聖母瑪利亞」、「最後審判」、「聖安娜」三個入口,上面排著有 28 個國王雕像的「諸王廊」,中央有個直徑十公尺的玫瑰窗(法文是 Rosace,英文是 rose window ),另外教堂的西邊、北邊、南邊各有一個玫瑰窗,也別忘了欣賞好幾個很漂亮的花窗鑲嵌玻璃。

從教堂底下挖出的文物發現,聖母院所在地之前在羅馬時期曾有羅馬寺院,還曾有過基督教教堂。聖母(Notre-Dame)這個名稱在 9 世紀才出現,(Notre Dame 法文意思是「我們的女士」,這裡指的就是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在 10 世紀的時候這裡就已經是巴黎也是整個法國的宗教中心。

1160 年當時的巴黎主教發起教堂重建,在 1163 年時開始動工,但之後經歷了將近 200 年才完成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不過到底是哪些建築師負責在這期間修建聖母院,到現在還是眾說紛紜。法國大革命時期,聖母院被暴動的民眾破壞,變得相當殘破。19 世紀由 Viollet-le-Duc 負責全面整修教堂,今天我們看到的巴黎聖母院,其實是他的手筆。

12世紀到現在,巴黎聖母院已經有整整 800 年歷史,法國歷史上一些重要的儀式和典禮都在這裡舉行:路易九世、亨利六世和拿破崙都在這裡加冕。菲利浦四世在這裡召開法國歷史上第一次三級會議(Estates-General )。聖女貞德的平反訴訟會也在這裡舉行。亨利四世和瑪歌皇后的婚禮也在這裡舉行。密特朗總統去世時,世界各國的代表在這裡替他舉行安魂彌撒。

聖母院對很多人來說它的建築形式、宗教歷史意義都遠不及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小說「鐘樓怪人」令人有興致。1828 年秋天,當時才 26 歲的雨果上了聖母院的鐘樓,思緒飛回到 350 年前的中世紀巴黎,心裡產生了很多想像,「巴黎聖母院」這本小說的靈感就這樣誕生。(這本小說原名其實是 Notre-Dame de Paris,就是巴黎聖母院的意思,「鐘樓怪人」是台灣香港翻譯後編改的書名)。小說裡天生畸形的駝背怪人加西莫多,則是他看到鐘樓上的滴水怪獸(gargouille)而靈光一現一個外表醜陋但內心善良的人物。

 

西提島、聖母院 CiteNotre-Dame de Paris

http://www.cathedraledeparis.com/Opening-hours

聖母院官網:www.cathedraledeparis.com

聖母院地址: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6 Parvis Notre-Dame Place Jean-Paul II 75004 Paris

 

巴黎古監獄 Conciergerie

官網:www.monuments-nationaux.fr

地址:2, boulevard du Palais, Paris 1er.

開放時間:3月到10月是9:30am-6pm 11月到2月是 9am-5pm

區域:西提島

交通:Cité 地圖

門票:€ 6.518-25€ 4.518歲以下免費。11月到3月有"免費入館日"

Museum Pass:有

語音導覽:no

拍照:可

餐廳:no

介紹:可以購買和聖禮拜堂的聯票 € 9.5。最吸引人的是壯麗的建築外觀,可以從西堤島拍新橋+古監獄。附設有檔案室。法國大革命時期,這裡所監禁的都是要送上斷頭台的犯人,包括路易十六、瑪麗王后、貴族及革命份子等,共有2600名。

 

聖禮拜堂 Sainte-Chapelle

官網:www.monuments-nationaux.fr

地址:4, boulevard du Palais, Paris 1er.

開放時間:3月到10月是9:30am-6pm 11月到2月是 9am-5pm

區域:西提島

交通:Cité 地圖

門票:€ 7.518-25€ 4.818歲以下免費。11月到5月有"免費入館日"

Museum Pass:有

語音導覽:no

拍照:可

餐廳:no

介紹:可以購買和巴黎古監獄的聯票 € 9.513世紀時由法王路易九世所建,為哥德式建築。分成上下兩層,下層為平民使用,上層為皇家專用。上層挑空的空間中,有著巨大的彩色玻璃玫瑰窗,及十五扇彩繪玻璃窗,上面共有1134幅新約、舊約故事的圖畫。為巴黎彩繪玻璃作品最華美的代表。黃昏時光線最好。

 

巴黎市政廳Hôtel de Ville

交通:M1 & 11 Hôtel de Ville

是法國巴黎自1357以來的市政廳所在地位於第四區市政廳廣場1802年以前名為「格列夫廣場」Place de Grève。它具有多種功能:地方行政機構、巴黎市長辦公室(自1977年以來)、大型招待會場地。

13577月,巴黎市長用市政府的名義買下了塞納河右岸卵石灘坡所謂的「柱房」(maison aux piliers),那裡是小麥和木材卸貨碼頭,後來併入「格列夫廣場」(Place de Grève,意為河灘廣場),是巴黎人經常聚集的地點,特別是公開處決時。自從1357年至今,巴黎市政府一直位於這一位置。在1357年以前,市政機構位於夏特勒(Châtelet)附近的「資產者客廳」(parloir aux bourgeois)。

1533年,國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為巴黎這個當時歐洲和基督教世界最大城市興建一座相配的市政廳,他任命了兩名建築師:義大利人Dominique de Cortone(綽號紅鬍子),和法國人皮埃爾·尚畢日(Pierre Chambiges)。紅鬍子沉浸於藝復興精神,拆除「柱房」,制定了在當時高大、寬敞、光明、完善的建設計劃。建設工作直至路易十三統治時期的1628年才告完成。

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這座大廈未作任何改動,在法國革命期間,這裡是幾個著名事件的舞台:1789714,拒絕提供武器的商會會長雅克·德·弗萊塞勒(Jacques de Flesselles)被憤怒的人群殺害;1794727熱月政變時,羅伯斯庇爾被擊中下巴,並與他的追隨者在市政廳被捕。最後,於1835年,塞納省省長蘭包圖伯爵倡議下,主樓又增加了兩翼,用畫廊連接正面,為擴大的市政府提供更多的空間。

普法戰爭期間,這座建築扮演了關鍵角色。18701030,革命者闖入並佔領市政廳和國防政府,同時一再要求建立一個巴黎公社擁護者的政府。現政府得到通過連接市政廳與附近一個軍營的地下隧道(建於1807年)闖入市政廳的士兵的援救。1871118,人群聚集在大樓外,抗議猜測中的向普魯士人投降的計劃,大樓中士兵開火,驅散人群,造成一些傷亡。巴黎公社選擇市政廳為其總部,當政府軍接近時,公社的極端分子放火焚燒市政廳,摧毀幾乎所有現存的公共記錄。 從法國革命時期。大火燒毀了建築,只留下一堆石頭外殼。

這座建築的北側臨里窩利路 。附近的市政廳巴扎(Bazar de l'Hôtel de Ville)是一座以市政廳命名的百貨商場。最接近市政廳的教堂是聖熱爾韋龍聖普羅泰教堂(St-Gervais-et-St-Protais Church)。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國外旅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諺諺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