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凱旋門 Arc de Triumphe

位於香榭大道的起點

地鐵:Charles de Gaulle-Etoile(126)

RERCharles de Gaulle-Etoile(A)

公車:732230315292

時間:4-9月早上1000-晚上230010-3月早上1000-晚上2230

票價:參觀外觀免費、頂樓8

公休日:1/15/15/87/1411/1112/25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e l’Etoile)是拿破崙為了紀念打勝奧斯特立茲戰役(Battle of Austerlitz),下令在 1806 年建的,可能也都認為他曾風光的穿過凱旋門接受英雄式的榮耀。但其實凱旋門因為拿破崙在 1814 年戰敗被迫中斷,雖然百日政變時他重奪王位,但一直到他後來滑鐵盧敗北,整個工程完全中止,蓋了一半的凱旋門就這樣被棄置在當時稱為星型廣場的地方整整近 18 年,直到 1832 年才又復工,於 4 年後的 1836 年完成。

而拿破崙真的穿過這座當年他想炫耀法國國力、也為了迎接日後凱旋歸來的法軍將士而蓋的建築,是在 1840 年,當他被埋在聖勒赫拿島的遺骸挖掘出來運送到巴黎,並正式的穿過凱旋門,拿破崙的豐功偉業和凱旋門才再度在人們的心裡產了完整的連結。

日後凱旋門也真的忠實的扮演了迎接英雄的角色,但卻大都是充滿莊嚴意義的,還包括多次重要而悲愴的悼念:1885 年法國為偉大的作家雨果舉行國葬,他的棺木在凱旋門下擺了一夜;一次世界大戰時,凱旋門是法國人民心中追掉為國捐軀眾多士兵的象徵;1944 年戴高樂將軍在這裡替犧牲的無名英雄們祈禱後,在香榭里舍大道上宣佈法國脫離納粹的統治。1970 年矗立著凱旋門的星型廣場正式改名為戴高樂廣場(Place Charles-de-Gaulle)。

今天的凱旋門表面上看去是巴黎十二條大街向外放射、氣勢磅礡的中心,但其實正下方還是保存著充滿榮耀的哀戚與肅穆,1920 年一名戰死沙場的無名英雄的遺體,一直擺在這裡代表著大戰中為國犧牲的 150 萬法國士兵。到現在,每天晚上六點會有一個正式的儀式祭拜他。墓前有一盞永遠亮著的燈,這個對法國人充滿莊嚴象徵意義的儀式,即使在希特勒佔領法國期間也從未間斷。每到重要節日,我們也會看到一面長 10 多的法國國旗從凱旋門拱頂垂掛下來,紀念這些勇敢的士兵。

直到今天,每年七月十四日法國國慶時,法國總統都照例要從凱旋門下通過,而且在這裡開始國慶閱兵的儀式。而總統卸職的前一天也一定要來這裡向地下墓室裡無名烈士祭上一束鮮花。每當法國足球隊或重要賽事獲勝時,巴黎人也都會跑到近凱旋門這端的香榭里舍大道瘋狂慶祝。凱旋門對巴黎人來說,是一個具有十分濃厚「國家」意義的地方

凱旋門跟巴黎其他景點有很不一樣的嚴肅意義,所以我只想提醒你們來凱旋門時除了登上頂端眺望巴黎,欣賞同在一條直線上的另兩個凱旋門:新凱旋門(La Grande Arche)小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體驗放射狀的十二條大道的氣勢外,別忘了凱旋門對法國人最重要的意義,有心的話也可以去地下的士兵墓前致意。

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起點就是凱旋門(Arc de Triomphe)。1805年拿破崙贏得一次戰場上的勝利,下令建造凱旋門,準備讓他的將士「由凱旋門返歸」,可是一直到1836年才完工,1840年拿破崙的遺體才真正穿過凱旋門,遷葬回巴黎傷兵院。

凱旋門高度50公尺,巴黎的主要慶典活動都由此開始,下方的無名戰士之墓是安葬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殉國士兵,1921年以來,紀念火焰就未曾熄滅過,每天晚上六點半都會進行獻花儀式。

你可以購買7歐元的門票,然後攀爬284階樓梯上去頂樓,觀賞以凱旋門為中心,所放射出去的12條街道,猶如十二道光芒,以及巴黎主要觀光點,如艾菲爾鐵塔、新凱旋門、蒙馬特的聖心堂等。

重要參觀景點:

香榭麗舍大道

獻花儀式(下午六時半)

頂樓遠眺巴黎市區及夕陽美景

 

香舍麗榭大道 Avenue des Champs Elysees

坐地鐵到George V下車後,一定要到當地的LV極端奢華旗艦店參觀,多達數層,眼見為憑,設有內部電梯提供客戶使用,並有LV專屬書店,瀏覽其光輝歷史地鐵:1

位於巴黎西北邊的第八區。據說這是世界上兩旁建築物高度和道路寬度比例最完美的一條馬路,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街道。『Elysées』一詞來自希臘神話 Elysian Fields,意思是聖人和英雄靈魂居住的地方。

從協和廣場向西延伸到戴高樂廣場上的凱旋門,共約 1910 公尺。協和廣場到圓環這段以氣派的奧斯曼式建築和美麗的公園綠地為主,圓環以後到凱旋門這段高起的地方,搖身一變為人潮川流不息的觀光區,高級精品店、國際連鎖品牌、咖啡館和餐廳林立,這段的房價已經高到很少人會住這裡,大都是開店或辦公室。

每年七月十四日法國慶,法國總統在這裡舉行閱兵儀式。這裡也是環法自行車大賽(Tour de France)的終點。此外,從聖誕節之前大道兩旁的行道樹會掛上美麗的聖誕燈飾,到了1231,會封街成為人行步道,大家會在這裡新年倒數。

1.聖誕節期間,我一定會挑個晚上去看看它。整條街道兩旁的樹上都會掛滿聖誕燈飾,那種節慶的氣氛相當大氣澎湃,但卻又總讓我覺得裡頭有些細微的優雅,可能是巴黎人獨特的美學觀造成的,像是這兩年的冷藍色像是在掉眼淚的燈飾就有種很獨特的美。

2.站在這條筆直的街道上可以看得很遠很多,羅浮宮和它的金字塔、小凱旋門、杜勒麗花園、協和廣場上的方尖碑、然後是凱旋門,以及西邊更遠、在巴黎城外的新凱旋門,這就像是一條巴黎西邊的歷史軸線,值得玩味。

3.靠近塞納河那頭,在大道上就可以明顯看到、為了 1900 年世界博覽會而建造的大小皇宮(Le Grand Palais),是值得一訪的展覽館。這個新藝術風格的建築裡經常有十分有意思的展覽。從這裡眺望亞歷三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III)和傷兵院(Les Invalides),景觀絕美

1670 年左右,路易十四請設計凡爾賽宮的景觀建築師 André Le Nôtre 設計一條從杜樂麗宮到現在凱旋門的道路,不過香榭里舍這個名字直到 1789 年法國大革命期間才取的。但十九世紀之前,這條路根本稱不上是一條「大道」Avenue,更別說是皇后的院子了!),只是從郊區運送蔬果家畜進巴黎的馬車會經過的道路,而且因為龍蛇雜處,是個名聲很不好的地方。

一直到拿破崙下令修建凱旋門(但 1814 年拿破崙政權被推翻後,工程蓋到一半被迫停止),香榭里舍才開始慢慢擁有了大道該有的氣質。這種大道氛圍在波旁王朝(Maison de Bourbon)復辟時期已儼然成形,當時雖沒有現在這些氣派的建築,但大道上的標準場景是:晴朗的假日,衣著華麗的有錢人悠閒漫步或搭乘豪華的馬車招搖過市,香榭里舍大道具有濃厚而毫不掩飾的奢華物化本質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確立,即使法國大革命之後這種招搖行為沉寂了好一段時間,但後來馬車遊街炫耀財富的戲碼又再度上演。

現在從凱旋門到圓環那段大道兩側上門面相當氣派的建築是奧斯曼的巴黎大改造後才有的,從圓環到協和廣場這個段有很多漂亮的綠地,十九世紀後半住在 Longchamps 新高級住宅區(就是現在的 16 區)的小孩常常跟著褓母或傭人來這裡玩耍,寫出有名的「追憶似水年華」的作家普魯斯特,就是這樣長大的。從那時到現在,香榭里舍大道其實沒有太大的改變。(這段故事有大部分參考改寫自鹿島茂的「巴黎文學散步」)

 

阿爾瑪廣場 Pl de l'Allma

阿爾瑪廣場(place de l'Alma)是第八區十六區的一個廣場,得名於毗鄰的阿爾瑪橋,直徑109紐約大街威爾遜總統大街喬治五世大街蒙田大街在此交匯。該廣場以自由女神像的複製品著稱,1997831黛安娜王妃在此遭遇車禍身亡。

 

阿爾瑪橋Pont de l'Alma

巴黎塞納河上的一座拱橋,得名於克里米亞戰爭期間的阿爾瑪戰役(1854920日),英法聯軍戰勝俄國軍隊。橋長153,寬42

橋樑最初建於1854年和1856年之間。185642拿破崙三世為其揭幕。當時,橋樑的每一個碼頭都裝飾有軍事人物雕像:輕步兵、擲彈兵、前衛和炮兵。

對於巴黎人,這座橋在塞納河發洪水時可作為水位測量儀和水壩,由於其輕步兵雕像。當塞納河的水面到達輕步兵雕像的腳部時,關閉河堤的行人通道。當水到達雕像的大腿時,河流不可通航。1910年塞納河大洪水期間,水面到達輕步兵雕像的肩部。

不過,法國官方使用了圖爾奈橋來衡量洪水水位,而不是阿爾馬橋。

1970-1974年,該橋徹底重建,因為過於狹窄,不適應日益繁忙的交通。重建後,只保留了輕步兵雕像。前衛遷往溫森斯的格拉韋勒要塞,擲彈兵雕像遷往第戎,炮兵遷往La Fère

1997831,前英國王妃黛安娜多迪·法耶茲在該橋附近遭遇車禍身亡。橋北端的自由之火已成為非官方的紀念地。

 

蒙田大道AV. Montaigne

與阿爾瑪廣場連接的蒙田大道(Av. Montaigne),是巴黎主要的精品購物街之一雖然不及香榭麗舍出名,但它才是敗金女真正不能錯過的聖地呀!

蒙田大道上匯集了各大國際名牌,CDCelineChanelFENDIPRADA...等等.時尚精品的購物天堂,整條大道上滿是頂級時尚精品名店及高級公寓

 

塞納河遊船

 

艾麗榭宮 Palais De L'Elysee法國總統府

法國巴黎八區艾威爾伯爵1718年興建的宮殿,拿破崙的皇后約瑟芬亦曾在此宮殿居住。1873起,用為法國總統官邸、辦公室並供接待重要外賓,除特定日如歐洲文化資產日外,並不對外開放參觀。自2007年至今,目前為現任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之官邸。

  1718年戴佛爾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蓋起了這座宮殿、取名戴佛爾大廈。主人死後,蓬帕杜爾侯爵夫人買下了戴佛爾大廈,她死後,大廈轉到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手裡。1773年路易十五把宮殿賣給了金融家博讓,13年後又被新國王路易十六買下,後來他的侄女波旁公爵夫人成了宮殿的主人,戴佛爾大廈改名為波旁大廈。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這座大廈幾經轉手,最後改名為愛麗舍宮。

18058月,拿破仑的内兄缪拉买下愛麗舍宮。3年後他被封為義大利南部那 不勒斯國王,把這座宮殿送給了拿破崙。 奧地利戰役爆發前,拿破崙和約瑟芬就住 在內。1815年百日政變中,拿破崙又回到 愛麗舍宮;滑鐵盧戰役失敗後,他在宮內 宣布第二次退位。1816年路易十八把愛麗 舍宮送給他的侄子貝里公爵,就是後來的 法王查理十世。1820年查理十世遇刺身亡, 這座宮殿就被拋棄了,20多年無人居住。 1848年路易波拿巴(拿破崙三世)當選總統 後,住進此宮,拿破崙三世稱帝後,把愛麗 舍宮改為皇宮,當時曾經接待過大批外國國家 元首。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以後,1873年, 麥克馬洪繼任總統,於1879122頒布法 令,正式確定愛麗舍宮為總統府,後延續至今。

 

大皇宮Grand Palais

休週二

完成於一九零零年的大皇宮位於塞納河右岸,由法國著名的建築家查理吉赫德 ( Charles Giraud) 一手設計監督,和小皇宮只有一個大馬路之隔,如今堪稱巴黎文藝品展覽的兩大博物館。從外觀壯碩的玻璃圓頂和金屬柔和搭配,大皇宮的確是一個亮麗顯眼的地標,再加上兩側四馬二輪戰車的雕像更加突顯大皇宮的氣魄。除了館內收藏的文藝品修復停止對外開放之外全年無休。Grand Palais,現為各式亦雯及時尚展覽活動場地。

宏偉壯觀的大皇宮是由名建築師德格拉那及盧偉兩人聯手所建,是1900年以來巴黎最龐大的建築物,正面長240公尺、高43公尺,精雕細琢的古典外觀裝飾性的柱廊在新藝術的裝飾風格裡,_面是的五花小拼磁磚構成的華麗裝飾圖案,宏偉壯觀的玻璃屋頂。正面及左右大門口頂上聳立雄偉巨型飛馬戰車大雕像,是法國名雕塑家黑悉蓬(Recipon)精采傑作,如畫龍點眼般更華麗壯觀。

大皇宮規劃成幾個單元空間:正面寬廣的大空間是巴黎各式各樣國際及法國工商展覽場地(從電器、書展、樂器展、古董至大小藝術沙龍及國際藝術博覽會等,左側入口(靠塞納河邊)為巴黎似大學文學院。右側(面香榭麗舍大道)兩間寬廣展覽室為國家畫廊,其一是現代繪畫大型展覽空間,重大型的回顧展都在此舉行(如畢卡索、塞尚、莫內、馬蒂斯、盧梭等等)。其一為古典藝術展覽室,經常是主題展及古典名大師大型展覽處(如提香、拉飛爾、普桑及安格爾等等)。成為巴黎都會最重要的工商業及藝文櫥窗。

大皇後宮則是科學發明博物館(Palais de la Decouverte)創於1937年的萬國博覽會,專門展出數學原理、物理定律、生物及化學、醫學及電腦科學等等,宛若一所物理及科學實驗室經常吸引眾多學生團體及愛好科學的人士們。 

 

小皇宮Petit Palais

休週一

巴黎大小皇宮就像姊妹宮一樣互相面對著,與大皇宮相比下顯的精巧玲瓏,宛若珠寶盒的小皇宮是由名建築師查理 吉羅(Charles Girault)所建,是1900年萬國博覽會的展覽場,1901年法國政府將這棟建築物送給巴黎市政府,從此小皇宮就成為巴黎市政府的美術宮殿。

精巧華麗的小皇宮確實像皇宮般,其建築風格與大皇宮相呼應:裝飾性的愛奧尼亞式柱頭、精雕細琢的金色大門廊及迷人的雕刻,在最華麗的新藝術裝潢下美輪美奐。就像皇宮般的室內豪華天花板及富麗堂皇的壁畫,雕欄玉砌的牆飾,點綴系列雕像。半圓形庭院中一座繽紛美麗的小小花園。這裡典藏巴黎市府的藝術品及文物,那是自1870年起巴黎市府開始在有系統的文化政策下開始典藏,所以巴黎市立美術館擁有豐富的19世紀的藝術品,如浪漫主義的傑利柯及德拉克洛瓦,新古典的安格爾,寫實主義庫爾培,巴比松畫派及印象派畫作都有,除之新藝術及象徵主義畫家魯東或雕塑家卡波(Carpeaux)及達魯(Dalou)等等作品都有。還有中世紀文物、文藝復興的繪畫、素描、彩陶及18世紀的家巨集文物等等,是喜歡藝術的朋友的一座殿堂。 

小皇宮(現為小皇宮美術館)由建築師查理吉羅(Charles Girault)建造,為1900年萬國博覽會展覽場,內部展覽浪漫主義的傑利柯及德拉克洛瓦,新古典主義的安格爾,寫實主義庫爾培,巴比松畫派及印象派畫作,新藝術及象徵主義畫家魯東或雕塑家卡波(Carpeaux)及達魯(Dalou)等等作品都有。還有中世紀文物、文藝復興的繪畫、素描、彩陶及18世紀的家巨集文物。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國外旅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諺諺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