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這個區是個充滿革命和國家意識的區域,最有名的是巴士底廣場(Place de la Bastille),雖然當年法國大革命被人民攻佔的巴士底監獄已經不在,只剩下一個其實沒有什麼古老痕跡的廣場,但這個地方對巴黎人來說仍然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另外有一部分位在這區的共和廣場(Place de la République),是法國結束君主統治進入人民擁有自由且可以參與政治決定的象徵,而國家廣場(Place de la Nation)則是大革命後法國人共同認定的開放且人人平等的國家意識表徵,這三個象徵人民自由的地方也是巴黎人抗議示威時最常選擇的地點。除此之外,這個區是個人口相當密集且相當不錯的住宅區,所以也有不少餐廳、咖啡館和酒吧,其中最熱鬧的是 rue Oberkampf 這條街。

重要景點:巴士底廣場(Place de la Bastille)、共和廣場(Place de la République)、國家廣場(Place de la Nation)。但共和廣場和巴士底廣場分別都跨了三個區,國家廣場則跨兩個區。

12 同樣也是一個住宅為主的區,這個區是個充滿綠色意識的住宅區,因為有一條由舊鐵道改建、由東到西貫穿整個區的綠色小徑(Promenade Plantée),這條種滿美麗花朵和樹木的小徑從巴士底廣場附近一直連到巴黎東南邊也被歸入 12 區的凡仙森林,是很棒的散步和騎腳踏車路線。

另外東南邊有一個由早期賣葡萄酒的酒窖村莊 Bercy 發展而成的新興 bobo 區,除了品質很好的現代住宅,還有電影院、餐廳、公園和一些戶外表演場地,是現在巴黎年輕一代中上階層家庭居住和休閒的好區。

西邊近巴士底廣場附近的里昂車站(Gare de Lyon)則是有名的歷史景點,大戰期間被派來協助法國的第一批中國人從這個火車站下車來到巴黎,部分就留在這附近居住,另一部分則是到瑪黑。站裡有個古典奢華的餐廳Train Bleu更列為被保護的國家級古蹟,以前服裝設計師香奈爾、作家Colette和藝術家達利都喜歡來這裡用餐。

重要景點:里昂車站(Gare de Lyon)、巴士底歌劇院(Opéra Bastille)、凡仙森林 Bois de Vincennes)、貝希區(Bercy)、 綠色小徑(Promenade Plantée

13早期是有很多工廠和工人居住的區域,現在以義大利廣場(Place d’Italie)為中心,以南是有名的中國城,這裡有很多 1970 年代為了改變當時老舊社區而蓋的現代建築,但這些不怎麼美觀的建築反而讓這一區成為巴黎景觀最不怎樣的區之ㄧ。

但這批建築蓋好的時候,剛好有大批因越戰逃來巴黎的越南、柬埔寨和寮國的難民,其中包括很多那些地區逃來的廣東籍和潮州籍的華僑,他們就住進了這些當時巴黎人不太願意進去住的大樓,13 區的中國城就這樣開始發展,後來到巴黎定居的中國人也大都選在這區居住,所以這裡就漸漸成了想吃中國菜、想買中國菜、想體驗中國風情最好的區域。

另外約 15 年前蓋好、在最東邊靠近塞納河的密特朗圖書館(Bibliothèaque François- Mitterrand)則帶動了那區成為一個新的 bobo 區,有很多設計獨特而且品質很好的現代建築,目前還有大批的這類建築在興建中。

以西則是另一個對巴黎人來說也很 bobo 但風格完全不同的區,這個彷如遺世獨立的小村莊有很多簡單但雅緻的老舊小房子和漂亮的石板路,名叫鵪鶉之丘(Butte aux Caille),這些以前工人住的房子現在反而成了巴黎人心目中特別的景致,包括不少來巴黎長住工作的英國人也喜歡選在這一區居住。

註:在回顧13區的歷史時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原來中國重要的政治人物鄧小平和周恩來1920年代來巴黎求學的時候就一起住在13區的Porte d’Italie,當時的鄧小平只有16歲,周恩來22歲,他們兩個也在那時認識了一樣在巴黎唸書的越南前總統胡志明。

重要景點:密特朗圖書館(Bibliothèaque François- Mitterrand)、中國城、巴黎最大的醫院Hôpital de la Salpêière(黛安娜王妃在阿爾曼橋Pont de l’Alma的地下道發生車禍後,就是被送到這裡急救,然後在這裏去世的)

14這是巴黎南邊一個安靜單純的住宅區,有很多醫院和教堂,和還有不少著名的景點,rue Daguerre 一帶是比較熱鬧的區域,有些不錯的餐廳、咖啡館、高級食舖和精品小店,是個迷人、充滿活力、有點像小村莊的地方。

比較特別的是這區有個著名的地下墓穴(Les Catacombes),這是 1786 年的時候本來位在Les Halles 的墓園已經然滿為患,所以政府決定把所有屍骨遷到原來 14 區地下的採石坑場,二次大戰期間法國的抗德地下組織就設在這個隱密的地道裡。現在這個充滿屍骨的坑道已成為常常大排長龍的觀光景點,入口就在地鐵站Denfert-Rochereau 附近。

除了地下墓穴,14區還有環境清幽漂亮的蒙帕納斯墓園(Cimetiére du  Montpqrnasse),法國著名的作家莫泊桑、沙特、西蒙波娃、歌劇院的建築師加尼葉、和知名的歌手 Serge Gainsbourg 都葬在這裡。

註:或許對一向對屍骨墓園敬而遠之的我們來說,把地下墓穴當觀光景點或許有點古怪,但更超乎我們想像的是,約十年前開始很多巴黎年輕人開始把這裡當做玩樂的場所,經常在裡頭狂歡,甚至有不少哥德族就住在裡頭,後來雖然因為巴黎市政府開始決定嚴懲這樣的行為,但據說現在還是有些人住在裡面

重要景點:蒙帕納斯墓園(Cimetière du  Montparnasse)、蒙蘇喜公園(Parc Montsouris)、地下墓穴(Les Catacombes)。另外這區有兩個特別的咖啡館,一個是以前文人像沙特和西蒙波娃和一些藝術家經常出入的圓頂咖啡館(La Coupole),列寧在巴黎唸書時也常來。另外有個被包圍在樹籬裡很幽靜的丁香園咖啡館(La Closerie des Lilas),則是海明威、畢卡索、達利這些作家和藝術經常去的,裡頭還保留當年海明威來這裡經常坐的位置。

15居住人口最多的區,也是一個地勢十分平坦、安靜且品質不錯的住宅區。唯一的非住宅區是著名的蒙帕納斯大樓一帶(Tour Montparnasse),這棟商業大樓在 1990 年以前一直是歐洲最高的辦公大樓,也帶動一個熱絡的商圈,這座真的長的不太好看巨大的現代建築遭到很多負面批評,巴黎警政署在這棟大樓後頒布一個建築高度限制的法令,以免再有這種龐大的巨形怪物出現,破壞巴黎景觀。一直到現在很多政治人物還是不斷提案辯論想盡辦法要拆掉它,但儘管如此,蒙帕納斯大樓還是巴黎位居第 15 的觀光景點。

不過大樓蓋好之前的蒙帕納斯並不是這麼商業氣息的,20 世紀初這裡的咖啡館和小酒館有很多藝術家聚集,包括藝術家夏卡爾、米羅、康定斯基和音樂家史特拉汶斯基等。這區西邊塞納河上的天鵝島(Ile des Cygnes)有個自由女神像,這個雕像就是當年法國送給美國那個大自由女神像製作前的小模型。

重要景點:蒙帕納斯大樓(Tour Montparnasse)、蒙帕納斯火車站(Gare Montparnasse)、自由女神像〈Statue de la Liberté〉、 以及經常辦一些大型和重要展覽的展覽館Le Parc des expositions de la Porte de Versailles

16這個區位於塞納河和布隆森林(Bois de Boulogne)之間,是一個景致和巴黎其他區很不同的區域,裡頭有很多裝飾藝術風格的好建築以及1900 年代的獨棟別墅,是一個優雅安靜的高級住宅區。

這區有兩個迷人的村莊,一個是中間的Passy,另一個是在南邊的Auteuil,這兩個地方在 16 區還沒被納入巴黎市區之前就已經是這個區域富有的村莊。這區還有很多特別的現代藝術博物館,文化氣息很濃。

此外,一共有 90 個各國大使館和代表處在這裡,而且有幾個相當高級的星級餐廳,南邊Porte d’Auteuil 有法國著名的網球公開賽舉辦地點 Roland Garros,附近還有巴黎足球隊訓練場地的 Le Parc des Princes

西邊是布隆森林,著名賽馬場Hipodrome de Longchamp就在這裡,法國畫家馬內(Manet)和竇加(Degas)畫裡的賽馬場景就出自這裡。在這些充滿富人氣息的場所和活動之外,布隆森林也以妓女和人妖聞名,交易通常都在森林隱密處一排排的汽車裡進行。

重要景點:布隆森林(Bois de Boulogne)、投卡德侯公園(Jardin du Trocadéro)、夏佑宮(Palais de Chaillot)、東京宮(Palais de Tokyo)、 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Musée Guimet)、服裝博物館(Musée Glliera)、 巴爾札克故居(Masion de Balzac)、葡萄酒博物館(Musée du Vin

17分成三個特質不太一樣的區域,緊鄰 16 區的南邊也是富人區,和16區一樣有很多漂亮優雅的建築,還有個法國知名的音樂學院「巴黎高等音樂師範學院」(Ec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

東南邊沿鐵道一帶以地鐵站 Rome 往北延伸的 Les Batignolles 1800 年就有的村莊,現在變成有很多餐廳和酒吧 bobo 區。這個地方在拿破崙三世要把這巴黎行政區擴大並進行大改造時,村裡的居民強烈堅持要保有他們原來的建築和風貌,也因此這裡保留了相當優雅的村莊風格,19 世紀中很多著名的法國詩人像衛爾倫(Paul Verlaine)和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等都在這裡活動,所以這也是一個充滿藝文性格的村莊。不過早期傳統的餐廳和商店已經漸漸被一些設計師的工作室和廣告設計公司取代。

最北邊靠近19區的地方是比較混亂跟不安全的區域,大多是黑人和阿拉伯人和越來越多東歐來的移民。

重要景點:這區沒有什麼重要景點,除了巴黎最有名的聖端跳蚤市場(Marché aux Puces de Saint-Ouen)外,只有 Les Batignolles 這個很 bobo 的小村莊是個想體驗道地巴黎人生活的好去處。

18這區最重要也最有名的就是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裡愛蜜莉住的蒙馬特區(Montmartre),位於這區西南邊的蒙馬特被歸為巴黎市前是個只有600人的小村莊,以釀酒、磨粉和搬運石頭的工人為主,這個區以前有 40 個磨坊,現在只剩下改裝成餐廳的煎餅磨坊(Moulin de la Galette)。

19 世紀中拿破崙三世進行巴黎大改造時,原來住在較近市中心區域的窮人被迫搬到這裡來,也因為這裡保有很多真實的老巴黎面貌,所以 19 世紀末吸引了很多藝術家像畢卡索、馬諦斯、雷諾瓦、高更還有很多作家和詩人等來這裡居住或尋找靈感。當時最有名的是一棟名為 Bateau-Lavoir 的建築,裡頭有很多工作室畫坊,當時很多知名的畫家都住進這裡畫畫。蒙馬特就這樣成了一個活絡、混雜了濃厚文藝氣息和市井小民尋常生活的區域,波西米亞氛圍濃厚,直到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大戰後這種藝術波希米亞氛圍轉移到蒙帕納斯)。

現在的蒙馬特的餐廳商店雖然越來越觀光客氣息,但當地居民組成幾個協會很努力的保留住蒙馬特原本強烈而特殊的區域性格,所以當你漫步在其中時,當年那種很蒙馬特的氛圍依舊瀰漫在空氣中,你仍然可以發現不少讓你驚喜的巷弄或角落。

緊鄰蒙馬特北邊的地鐵站 Lamarck Caulaincourt 附近,是個建築物漂亮、品質不錯、價位不低的住宅區。

蒙馬特南邊 Boulevard de Clichy 是有名的娼妓街,有很多妓院、色情電影院和色情秀場,知名的紅磨坊(Moulin Rouge)就在這裡。 在這個區域以北和蒙馬特以東的區域變得比較髒亂混雜,Château  RougeBarbès、和 Chapelle 這幾個地鐵站附近以非洲移民和阿拉伯移民為主,其中 Chapelle 是最亂的區,很多人形容這裏像是被巴黎遺忘的地方,當然這裡也是巴黎治安較差的區。

重要景點:聖心堂(Sacré-Cœur)、小丘廣場(Place du Tertre)、蒙馬特墓園(Cimetière de  Montmartre)、蒙馬特葡萄園(Vigne Montmartre

1919區有兩個大公園,南邊是巴黎第三大公園秀蒙丘公園(Les Buttes-Chaumont),這是19世紀中期巴黎大改造時建的,公園附近是個房價已經不低的巴黎Bobo區。秀蒙丘公園是個很美很自然的山丘公園,有很多種類的樹和鳥,還有個美麗的人工湖,以及大片的草坪,是巴黎人夏天最常野餐的地點之ㄧ。

這個公園也是很多巴黎相信神祕玄學的人愛去的地方,因為他們相信這個地方充滿超自然的神秘靈氣,聽說晚上公園關閉後,這些人會去靈氣和能量最旺盛的山丘上最高點的涼亭探索和研究。

另一個是在東北邊的葉維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是巴黎最大的公園,也是很有名的後現代風格公園。公園的概念很新穎,沒有傳統法國公園茂密的樹木或花草植物,但卻有一片廣大開闊的綠地,而且有幾個風格獨特的現代建築和公園融為一體。包括巴黎最有名的音樂學院巴黎高等音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et de Danse de Paris)、展覽館型式的工業城、兼俱演奏廳和博物館功能的音樂中心、以及開放表演空間,最精采的是有一條十分詩意的烏可克(Ourck)運河穿越公園。

靠近地鐵站Pré Saint-Gervais 有個迷人的小村莊(Mouzaïa),裡頭有很多種滿植物和花草、充滿綠意的漂亮別墅。但運河以北的西北區和南邊的地鐵站Place des Fêtes 附近則是混亂且不太安全的區。

東南邊的底鐵站 Belleville 一帶和第 10 區及 20 區聯成一氣,是巴黎第二大的中國城,但這裡也有不少其他種族國家的移民。

重要景點:秀蒙丘公園(Les Buttes-Chaumont)、葉維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Mouzaïa 村莊

20這個區有三個村莊,分別是 CharonneMenilmontant 和住了很多中國人和其他移民的Belleville,這些看起來有點混亂不會太乾淨的地區白天都還好,但晚上最好不要一個人落單前往。

西邊有個美麗幽靜的拉謝斯神父墓園(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很多名人像法國劇作家莫里哀(Moli ère)、美國歌手吉米莫里森(Jim  Morrison),法國女歌手艾迪皮亞芙(Edith Piaf)、音樂家蕭邦(Chopin)、英國作家王爾德(Wilde)、法國作家巴爾札克(Balzac)和普魯斯特(Pourst),還有巴黎大改造的重要人物奧斯曼(Haussmann)都葬在這裡。

18 世紀末巴黎的墓地越來越少,拿破崙決定要在當時還未被納入巴黎的蒙馬特、 蒙帕那斯和這裡造新的墓園,其中拉謝斯神父墓園是最大的一個。但當時墓園剛蓋好時,沒有人願意把家人葬在這個他們認為又遠、又不安全的地方,所以政府把住名劇作家莫里哀和名詩人拉封登(La Fontaine)的墓遷來這裡,這之後越來越多名人葬在這裡,而且有不少名設計師為這裏設計特別的墳墓和藝術裝飾。

在靠近墓園外西北邊的 Place Gambetta 周圍是一個最近剛剛開始興起的 bobo 區,很多餐廳和酒吧把這裡的夜晚炒得很熱絡,很多熟門熟路的巴黎人說這裡才是真正的巴黎!

重要景點:拉謝斯神父墓園(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國外旅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諺諺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